在這日新月異的時代裡,資訊科技的進步為人類生活帶來許多創新與便利,但也為人類帶來許多衝擊,造成生活型態與人際關係丕變。目前由於智慧型手機普及,不論是社會上或是學校裡都出現許多低頭族,本校輪機工程學系碩士班二年級學生林文瑞與學弟妹共同拍攝的微電影《溫度》,帶給我們另一個新的思考空間,期望大家能抬起頭來,關心一下周遭的朋友,也希望大家別忘了與好友面對面才能感受得到的友情溫度。
林文瑞同學對於影片製作不僅具有滿懷熱情與興趣,同時也深具才華與能力,他喜歡透過影像來說故事、表達想法,與大家分享自己對世界的觀點,用影片來論述現代年輕人的情感,成為他表現敏銳觀察力的出口。他觀察到現今的虛擬世界逐漸熱絡,而真實世界卻日益冷漠的現象,因此,《溫度》一開始,文瑞同學就讓我們看到圖書館前有一群散坐在台階上的學生,手握智慧型手機盯著看,除了用手指在手機上滑來滑去之外,看起來與周圍的小書僮雕像其實也没什麼不同。這群沈迷在自己手機世界的學生,彼此坐得很近卻不交談,他們與冷硬的雕像,一真一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擔任女主角的陳宥霖同學走到同學身邊,這些與雕像一樣的學生依然「不動如山」,令她深深感嘆:「在這個世界裡,没有情感、没有驚喜、没有互動、没有爭執;這個世界好像什麼都有,這個世界卻好像什麼都沒有,可怕的是,大家似乎已經習慣這樣的世界」,讓她「好懷念那感覺得到的-溫度」。這似乎是一個網路熱鬧、人間冷落的時代,有些人整天盯著手機與電腦螢幕,過度依賴現代科技而造成網路成癮症。不論走到那裡都習慣在Facebook上打卡,不管做什麼事都要Po照片分享,連朋友聚會時,也都各自專注使用手機瘋狂洗版,明明就坐在一起,反而要用Facebook回應。即使每次貼文都可以獲得許多人按讚的熱烈回應,但是,在真實世界裡呢?可能只是一個人孤單獨嘗喜怒哀樂。行動通訊科技讓人們可以隨時隨地聯絡,不受時空的侷限,也可以立即滿足對資訊的需求,但也似乎拉遠了人際之間的距離,讓人感嘆科技進步了,人情味卻退步了。
文瑞這一部《溫度》是今年本校輪機之夜的主題影片,2009年獨木舟環島長征隊的影片與照片,也都是文瑞的心血結晶。《溫度》從構思、籌備到拍攝完成大約花了三個星期的時間,但因為文瑞設計的主題貼近現代生活,劇本內容觸動人心,加上優秀的導演手法,不僅能讓我們引起共鳴,同時也能讓我們在微笑中掉下眼淚。文瑞採用對比的方式來設計情境,運用燈光、攝影器材、佈景與服裝的設定,分別拍出大學與高中生活的差異。疏離冷漠的大學生活用藍色的冷色系代表,劇中演員大多穿著厚重的黑色外套,在冷颼颼的戶外各自玩著手機。而高中生活則採用溫暖明亮的黃色系,使用木製書櫃及書桌椅這種復古素材,在溫暖的午後,幾個穿著夏季薄衣的高中生,在自修室裡不太認真讀書,反而用紙與筆寫紙條、傳紙條,熱哄哄地嘻笑打鬧。《溫度》的幕後功臣還有擔任製片的大三學生吳孟倫同學,這二位學長與學弟合作無間,多次共同完成許多作品。好聽的背景音樂是湯國維同學的自創曲,文瑞也獻聲主唱,加上每一位演員都展現出他們精湛自然的演技,根本看不出他們是一群沒有攝影專業及演戲經驗的學生。
《溫度》用過去溫暖的回憶來對照現在冷峻的環境,烘托出真摰美麗的情感,自然會在YouTube上獲得網友熱烈的迴響,許多同學也用Facebook互傳影片,討論科技發展讓我們生活周遭的型態改變多少,反思現代科技是否是最好的選擇。文瑞拍攝《溫度》這部影片,主要是呈現科技對人們生活型態帶來的影響,而不是要批評低頭族,這些轉變與衝擊是好是壞,大家可以有不同的看法,端視個人的選擇與判斷,正如同文瑞的創作動機一樣,「科技快速收發的時代,我們是不是已經忘記自己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當通訊設備越來越先進的當下,我們到底是駕馭科技還是反被科技限制,我們是否太過依賴這類通訊器材,是我們必須要去思考的東西。同樣是傳遞訊息,透過紙條有著眼神上、肢體上等等的接觸,這些接觸是相當有感覺而且非常有趣的,然而透過手機螢光幕的傳遞,我們甚至不太能知道對方到底當下的情感是什麼。當然科技有科技的好,快速與直接都很符合這個時代的潮流,然而大量的資訊接收,卻讓我們忘記去思考我們需要的是什麼。在人與人的互動裡面,情感與肢體上的接觸交流正隨著時代慢慢消失時,那我們還剩下些什麼?」影片凸顯出人與人間的疏離,只要我們的生活別讓便利的科技工具「綁架」,找到相處的平衡點,就可以喚回失去溫度的真實情誼,重新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實美好,因為抬起頭來,我們就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風景了。
(資料來源:輪機工程學系碩士班林文瑞同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