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1日 星期五

校長遴選結果出爐 國科會張清風副主委出線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校長遴選結果出爐,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副主委張清風教授獲得遴選委員會青睞,成為海大第十任校長人選。
 
海洋大學表示,根據53海大校長遴選委員會第3次會議審議,決議張清風教授成為海大第十任校長人選,現正依規定陳報教育部聘任中。
  
張清風教授是海大大水產養殖學系的教授,也是食品科學系的傑出校友,目前借調國科會擔任副主委。張清風教授係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博士,專攻哺乳動物之內分泌與生殖生理學,學成歸國後即回母校海大水產養殖學系服務,迄今26載,先後擔任過系主任、教務長及水產生物科技頂尖研究中心主任、副校長,也曾借調擔任國科會生物處處長,行政資歷豐富。
  
張清風教授主要從事珊瑚與魚類內分泌及生殖生理等相關研究,曾獲選全國十大傑出青年,並榮獲多次國科會「傑出研究獎」與教育部「學術獎」等榮譽,更在2006年榮獲教育部第10屆國家講座。
 
張清風副主委表示,近年來國內外大學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海洋大學也不能置外,如何提昇大學的學術水準、拓展產學合作績效更是重要的課題。希望能藉由本身從事學術研究的經驗及在國科會的經歷,幫助海大能在這激烈的競爭浪潮中,脫穎而出,成為國際一流的海洋頂尖大學。

(文/陳銘仁)


《溫度》 林文瑞同學幫大家找回溫暖



在這日新月異的時代裡,資訊科技的進步為人類生活帶來許多創新與便利,但也為人類帶來許多衝擊,造成生活型態與人際關係丕變。目前由於智慧型手機普及,不論是社會上或是學校裡都出現許多低頭族,本校輪機工程學系碩士班二年級學生林文瑞與學弟妹共同拍攝的微電影《溫度》,帶給我們另一個新的思考空間,期望大家能抬起頭來,關心一下周遭的朋友,也希望大家別忘了與好友面對面才能感受得到的友情溫度。

林文瑞同學對於影片製作不僅具有滿懷熱情與興趣,同時也深具才華與能力,他喜歡透過影像來說故事、表達想法,與大家分享自己對世界的觀點,用影片來論述現代年輕人的情感,成為他表現敏銳觀察力的出口。他觀察到現今的虛擬世界逐漸熱絡,而真實世界卻日益冷漠的現象,因此,《溫度》一開始,文瑞同學就讓我們看到圖書館前有一群散坐在台階上的學生,手握智慧型手機盯著看,除了用手指在手機上滑來滑去之外,看起來與周圍的小書僮雕像其實也没什麼不同。這群沈迷在自己手機世界的學生,彼此坐得很近卻不交談,他們與冷硬的雕像,一真一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擔任女主角的陳宥霖同學走到同學身邊,這些與雕像一樣的學生依然「不動如山」,令她深深感嘆:「在這個世界裡,没有情感、没有驚喜、没有互動、没有爭執;這個世界好像什麼都有,這個世界卻好像什麼都沒有,可怕的是,大家似乎已經習慣這樣的世界」,讓她「好懷念那感覺得到的-溫度」。這似乎是一個網路熱鬧、人間冷落的時代,有些人整天盯著手機與電腦螢幕,過度依賴現代科技而造成網路成癮症。不論走到那裡都習慣在Facebook上打卡,不管做什麼事都要Po照片分享,連朋友聚會時,也都各自專注使用手機瘋狂洗版,明明就坐在一起,反而要用Facebook回應。即使每次貼文都可以獲得許多人按讚的熱烈回應,但是,在真實世界裡呢?可能只是一個人孤單獨嘗喜怒哀樂。行動通訊科技讓人們可以隨時隨地聯絡,不受時空的侷限,也可以立即滿足對資訊的需求,但也似乎拉遠了人際之間的距離,讓人感嘆科技進步了,人情味卻退步了。

文瑞這一部《溫度》是今年本校輪機之夜的主題影片,2009年獨木舟環島長征隊的影片與照片,也都是文瑞的心血結晶。《溫度》從構思、籌備到拍攝完成大約花了三個星期的時間,但因為文瑞設計的主題貼近現代生活,劇本內容觸動人心,加上優秀的導演手法,不僅能讓我們引起共鳴,同時也能讓我們在微笑中掉下眼淚。文瑞採對比的方式來設計情境,運用燈光、攝影器材、佈景與服裝的設定,分別拍出大學與高中生活的差異。疏離冷漠的大學生活用藍色的冷色系代表,劇中演員大多穿著厚重的黑色外套,在冷颼颼的戶外各自玩著手機。而高中生活則採用溫暖明亮的黃色系,使用木製書櫃及書桌椅這種復古素材,在溫暖的午後,幾個穿著夏季薄衣的高中生,在自修室裡不太認真讀書,反而用紙與筆寫紙條、傳紙條,熱哄哄地嘻笑打鬧。《溫度》的幕後功臣還有擔任製片的大三學生吳孟倫同學,這二位學長與學弟合作無間,多次共同完成許多作品。好聽的背景音樂是湯國維同學的自創曲,文瑞也獻聲主唱,加上每一位演員都展現出他們精湛自然的演技,根本看不出他們是一群沒有攝影專業及演戲經驗的學生。

《溫度》用過去溫暖的回憶來對照現在冷峻的環境,烘托出真摰美麗的情感,自然會在YouTube上獲得網友熱烈的迴響,許多同學也用Facebook互傳影片,討論科技發展讓我們生活周遭的型態改變多少,反思現代科技是否是最好的選擇。文瑞拍攝《溫度》這部影片,主要是呈現科技對人們生活型態帶來的影響,而不是要批評低頭族,這些轉變與衝擊是好是壞,大家可以有不同的看法,端視個人的選擇與判斷,正如同文瑞的創作動機一樣,「科技快速收發的時代,我們是不是已經忘記自己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當通訊設備越來越先進的當下,我們到底是駕馭科技還是反被科技限制,我們是否太過依賴這類通訊器材,是我們必須要去思考的東西。同樣是傳遞訊息,透過紙條有著眼神上、肢體上等等的接觸,這些接觸是相當有感覺而且非常有趣的,然而透過手機螢光幕的傳遞,我們甚至不太能知道對方到底當下的情感是什麼。當然科技有科技的好,快速與直接都很符合這個時代的潮流,然而大量的資訊接收,卻讓我們忘記去思考我們需要的是什麼。在人與人的互動裡面,情感與肢體上的接觸交流正隨著時代慢慢消失時,那我們還剩下些什麼?」影片凸顯出人與人間的疏離,只要我們的生活別讓便利的科技工具「綁架」,找到相處的平衡點,就可以喚回失去溫度的真實情誼,重新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實美好,因為抬起頭來,我們就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風景了。

(資料來源:輪機工程學系碩士班林文瑞同學)


棉花糖甜蜜傳情 傳遞絲絲情意


棉花糖節是海大特有的情人節,贈送棉花糖給心儀的人,用棉花糖表達對對方的愛慕,當甜蜜的棉花糖絲滲入嘴裡、甜在心裡,讓收到棉花糖的人心中總是泛起幸福的感覺。其實棉花糖不只侷限於情人之間的戀愛,不管對對方是祝福、是感恩或是思念,都可以用棉花糖將愛傳出去。本校棉花糖節籌備團隊為全校學生設計具有互動性的創意系列活動,期望能透過同學親自參與,讓大家在課業繁忙之餘,能夠充實心靈,提升文藝風氣,讓棉花糖成為一個傳遞愛的象徵。

今年棉花糖節系列活動由High大情歌大賽揭開序幕,並結合文藝週系列活動,將528訂為友愛桌遊日,讓同學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感情更加緊密,透過桌遊日將友愛精神傳播出去。529的傳情手做教室,由各社團提供有趣及具有互動性的手做教學,用手做表現出對情人或朋友間的真誠情感。隔天,音樂沙發在展示廳登場,在這個可以讓表演者與觀眾做零距離互動的場地裡,設計音樂主題,介紹歌曲的時代背景與歌手的各種故事,配合薈萃坊提供咖啡,豐富觀眾的感官,帶來不一樣的感動,給海大生一個最浪漫的夜晚。而531棉花糖節開幕式當日,展演廳廣場設置「熱線你和我」,讓學業繁忙或隻身一人在基隆求學的同學,可以打電話給最重要的人,把想說的話一次說個夠,廣場上的「不能沒有你之青年挽袖捐血」活動,讓熱血的海大學子捲起衣袖幫助有需要的人。鵲橋一年只搭一回,宿舍一學期也只開放一次,「愛在宿舍傳情」讓同學能親手把自己的心意交給心儀的人,同時也邀請各社團表演精彩豐富的節目,以促進各社交流意見、分享心得,達到社團的學習功能,並舉辦社團園遊會,展現各社團的特色商品及地方分會的特色美食。
(資料來源:臺灣海洋大學學生自治會



2012年5月10日 星期四

本校榮獲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5金4銀4銅

本校在101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表現優異,榮獲5面金牌、4面銀牌及4面銅牌,共27項成績進入前六名。今年共有來自全國 165所大專校院6,935位選手參加競賽,經過5天的競賽,海洋大學共奪得13面獎牌。

由於近年來,全大運各大學參賽選手素質不斷提升,比賽競爭更加激烈,本屆12項運動競賽中,本校共參加桌球、空手道、擊劍和游泳等四個項目。其中以擊劍隊成績最為亮眼,在這次全大運中共獲得213銅,一般組男生鈍劍團體由白鈺璽、林濬弘、賴韋丞、江吉祥奪金,一般組男生鈍劍個人項目白鈺璽奪得一面金牌,一般組男生軍刀團體白鈺璽、林濬弘、賴韋丞、江吉祥獲得銀牌,一般組女生軍刀個人邱郁庭獲得銅牌、一般組男生銳劍團體白鈺璽、柯富騰、劉家俊、李瑋峻在奪銅,一般組女生軍刀團體邱郁庭、謝昀娟、李紫綾、許硯婷獲得第三名。
 
空手道隊則由林子鈺及李旻紜分別在一般男子組第五量級、一般女子組第五量級稱王封后,于令易在一般男子組個人型奪得一面銀牌,鄭哲安在一般男子組第三量級獲得銅牌。游泳項目則由鄭一飛個人獲得三面獎牌,表現最佳,分別在200公尺仰式奪得金牌、100公尺仰式及50公尺自由式兩項獲得銀牌。

(資料來源:體育室)

2012年5月8日 星期二

繁星映海 流螢候君 2012年第十二屆螢火蟲季系列活動

2012年本校螢火蟲季登場,螢光閃閃的龍崗步道邀大家共同體驗浪漫的生態之旅,活動期間每晚有兩梯次螢火蟲的生態解說及賞螢導覽活動,而假日早上與下午有龍崗步道生態導覽活動,由生態解說員介紹龍崗步道的生態環境,讓大家更認識龍崗步道,增進自然生態保育的觀念,以強化生命教育。

螢火蟲季生態劇場、生物生態展、攝影展以及紀念品展在展示廳陸續登場,除了放映生態保育的相關影片,讓大家認知大自然的特殊與珍貴之外,還有螢火蟲相關生態的展覽及介紹。本校熱帶魚研究社配合螢火蟲季活動,也提供淡水魚、海水魚與特殊昆蟲、兩棲類、爬蟲類等各式生物的活體展示,另外透過生態解說群與海洋生物博物館籌備處的協助,許多獨特而珍奇的生物也在校展示;除此之外還安排生態攝影展,與大家分享龍崗步道的生態作品與海洋城市之美,本校學生為螢火蟲季設計的螢火蟲戳章、T恤、自製拼圖及相關紀念品,也在會場同步展示。

為了推廣生態保育觀念,讓保育教育向下紮根,課外活動組針對中小學學生舉辦兒童生態教育研習營,活動內容包含螢火蟲生態教育、夜間實地教學及紀念品DIY製作,讓小朋友更加認識環境生態與保育文化,也讓大自然資源生生不息。  

(資料來源:課外活動組)

2012年5月7日 星期一

李鴻源部長談氣候變遷與國土規畫 勉本校學生生跨領域學習

內政部長李鴻源日前應邀到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演講,以「氣候變遷與國土規畫」為題與全校師生共同探討臺灣所面臨的一些問題,他以工程師的角度不諱言的表示,技術能夠解決的,都是小問題,其他的都是政治的問題。路,開到那裡,山,就崩塌到那裡,李鴻源以過去這幾年臺灣面臨的災害為例直言,這些問題都是自己製造出來的,臺灣可以花2千億元做工程,卻不願意花2千萬元建立基本資料,只因為這些短期內是看不到成績。他現在正積極的在建構災害風險地圖,希望透過完整的國土規劃,因應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問題。
  
李部長說,臺灣是高碳足跡的地方,目前每年人均CO2排放量是11.7噸,如果臺灣不減碳,到2025年時全球標準是9.7噸,到2025年時,將被課3540億的碳稅,將嚴重衝擊臺灣的競爭力。因此節能減碳已經是一個刻不容緩的課題,應該由產官學界一起攜手努力,除了學校教育要改變,政府的政策與法令也要跟上腳步,產業也要配合轉型。
 
部長以瑞典的國家能源政策為例,指出瑞典在發展綠色能源科技,朝向2020年全國將不用一滴油的目標,因為全球再37年就沒有汽油可使用,再67年瓦斯就會用罄,300年後煤炭也沒有了。面對節能減碳的趨勢,臺灣將何去何從?預估2020年全球綠能產業將達40兆台幣,臺灣的商機在哪裡?這都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問題。
 
面對全球環境變遷、溫室氣體排放、能源短缺的問題,李鴻源指出,目前面臨的這些問題看似危機,其實也是轉機,產業可以趁這個機會進行「綠色」升級,政府也應該協助產業找到新的方向。擺脫過去「從搖籃到墳墓」的生產模式,而要轉變為「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C2C)」的綠色產業。
    
氣候變遷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再等一個簡單的答案,一個永續發展的氣候變遷策略,不僅需要好的科學研究與良好的溝通,還需要值得信任的科學、明確的政策、有創意的商機以及公眾參與,期望我們可以以荷蘭為師,大家靜下心來共同研商國家未來的政策與方向。
  
面對未來的挑戰,部長期勉學生要學會正向思考,跳脫原有的框架,以及不斷的對話,現階段要加倍的用功,跨領域的學習,多關心兩岸以及國際的情勢,為未來做好充分的準備。

(資料來源:秘書室)

本校與海博館、八斗中小學合組海洋學園策略聯盟

    為了提昇學術文化與市政建設的整體發展,推動基隆地區特色產業及觀光業的開發,本校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基隆市立八斗高級中學、基隆市八斗國民小學攜手共組海洋學園策略聯盟,結合地方優勢與教育資源,發揮個別領域的專長及特色,共同營造優質的地方文化與教育學術發展,並推廣海洋教育,促進海洋觀光產業發展。簽約典禮由李校長國添、海博館主任柯永澤、八斗高中校長朱憲瑾及八斗國小校長錢彩雲代表簽署,未來將規劃基隆火車站至東北角間觀光廊帶形成觀光走廊;推動北方三島納入海洋國家公園,發展海洋觀光產業;結合海洋與生態環境,建立藍色生態廊帶,延伸龍崗步道到海博館構成望海步道,結合觀光休閒與學術能量,透過觀光與海科學術聯盟,成為海洋發展重點區域。
   
    由於東北角海域生態資源豐富、海岸景觀相當優美,但是在不同單位管轄使用下變得相當零碎,李校長國添希望透過結盟合作的方式來整合資源,將整個海岸線發展成觀光的生態廊道。未來除了與海博館學術交流共享之外,也會協助中小學發展海洋科學教育,配合需求設置大師講座,開設休閒觀光相關學程,規劃高中至大學連接性的國際教育,設立中小學海洋教育師資學程,開發校際間教師合作案並開放實驗室供參訪。
 
    海洋科技博物館未來將提供海洋與環境教育學習、實習場地及教學資源,柯永澤主任同時也將提供海洋科學與科技教學師資,推動博物館展示與國教課程接軌,推動海洋環境保護及設立望海巷海灣海洋教育示範區,同時與大學開設博物館經營與導覽解說課程,與大學合設研究所,進行師資交流,共同發展海洋學術與教育。
  
    八斗高中校長朱憲瑾與八斗國小校長錢彩雲都很感謝海大能發揮大手牽小手的理念,分享資源共組聯盟,也很期望透過縱向的資源整合來發展學校特色,推展在地遊學活動,並設立國際教育課程與成立國際教育參訪團,以提昇國際競爭力。八斗高中也會提供海洋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學生實習機會,結合原住民會館,促進原住民文化產業發展。

(資料來源:秘書室)


2012年5月4日 星期五

海大換換愛 愛心義賣活動


由於現在物價飛漲,為了幫學生節省費用,培養學生「資源回收、愛物惜物」的環保觀念,進而幫助經濟弱勢學生取得二手教科書,建立保護智慧財產權觀念,本校舉辦海大換換愛:愛心義賣活動幫同學把自己用不到東西找到新主人,培養學生「愛物惜物」的環保觀念,讓大家一起將愛送出去,轉給有需要的人,活動所得將全數捐給本校啟航還願獎助學金,讓這份愛一直傳遞下去。

每年本校都會舉辦類似活動,提供平台讓一些堪用的物品能夠有效再利用,以減少資源的浪費,同時發揮愛心幫助有需要的同學。只要是家中堪用的物品,不論新舊,包括圖書(不含雜誌、參考書、影印本)、文具、玩具、飾品、家電用品、3C用品或自己加工製作的物品等,經過清潔整理後,就可以捐出來發揮愛心。義賣全部所得將全數捐做海大「啟航還願獎助學金」,協助需要幫助的同學,安心就學。

(資料來源:生活輔導組)

2012年5月3日 星期四

大手牽小手 攜手護海灘


不畏烈日當頭,本校師生偕同基隆地方法院輔導少年至基隆外木山大武崙沙灘淨灘。為了將品德教育落實於生活各層面並達到品德教育之縱向推展深化宗旨,本校「品德教育推廣與深耕學校計畫」安排學生志工協同觀護人執行輔導少年之工作,藉由至外木山海灘淨灘的社會服務工作,讓受輔導少年感受努力付出的成果。
  海大學生與基隆地方法院輔導少年兩人一組,合力清除海灘岸邊的垃圾,除了藉由活動讓同學培養團體合作之精神,也讓學生體會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淨灘只是一個開始,海大希望帶動更多基隆地區學校共同參與更多的公益活動。
(文/生活輔導組,圖/基隆地方法院)

2012年5月1日 星期二

懷念的家鄉味 竹塹週、僑生文食展飄香


為了撫慰異鄉學子思鄉的情懷,海洋大學僑生聯誼社及竹友會分別推出地方特色美食,與大家一起分享懷念的家鄉味。一年一度的僑生文物美食展除了展示各國錢幣、手工藝品、圖書、文化風俗、童玩展出之外,還推出異國美食,由僑生穿著傳統服裝烹調當地小吃,向全校師生介紹家鄉的特色。而為期兩天的文食展在中午及晚上的時段推出不同國家的主題美食,有港澳的「豬扒包」、緬甸的「金三角」、印尼的「蝦餅」、「魚餅」及馬來西亞的「沙嗲」、「麼麼喳喳」等多種傳統小吃,除了讓僑生回味家鄉味,也讓大家嚐嚐異國的風味。 目前海大的僑生主要是來自馬來西亞、港澳、緬甸及印尼等地,舉辦文食展主要是希望藉由活動,介紹各國禮俗風情,除了可以一解在外求學僑生的思鄉之情外,也能增進校內同學對各國的認識。為了確保道地的家鄉口味,現場料理的各地小吃,除了新鮮的食材以外,所有添加的香料、調味料等等,都是同學從僑居地帶來或是在專門進口食材的商店購買,同時也都是依據傳統的方法烹調,保證可以吃到原汁原味。

另外,在圖書館前廣場展出的則是由竹友會舉辦的「竹塹週」活動,為大家帶來桃竹苗地區的小吃,現場有米粉、貢丸湯、魚丸湯、野薑花粽、黑貓包及戚風蛋糕等特色美食品嚐,還提供大溪豆干、布丁蛋糕及草莓酒代訂的服務,4日之前都可以到攤位訂購。目前海大來自桃竹苗地區的大學部同學約有500多人,為了讓其他同學也嘗嘗家鄉的美食,每年都會辦「竹塹週」活動,除了聯絡桃竹苗地區同學的感情之外,也向大家介紹家鄉美食,邀請大家到桃竹苗走走。

(資料來源:秘書室)

本校與港務公司簽約合作 提升臺灣港埠競爭力

為提升國際競爭力及航運業務品質,創造良好的教育與學術研究環境,本校與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攜手為國際港埠與校園的共榮發展而努力。簽約儀式由李校長國添()與港務公司董事長蕭丁訓()代表簽署,未來雙方將在平等互惠的原則下,進行學術交流與研究發展、產學合作、教育訓練、學生實習及港埠經營講座等,除了可以提升教學品質,學校也可以作為港務公司的智庫,在港埠經營管理實務上,扮演更為積極的角色,共創雙贏。
  
交通部為了因應國際港埠經營環境的變化,提升臺灣港埠競爭力,今年整併基隆港、臺中港、高雄港、花蓮港等各港務局,成立臺灣港務公司,完成「政企分離」的新體制。海大秉持著過去與各港務局密切的合作關係,深覺在港務公司的成立後,港埠經營人才的培養日益重要,特別與港務公司攜手合作,引領臺灣港埠發展邁入新紀元。
  
李國添校長說,國際港口不但是臺灣的門戶,也是臺灣透過海洋連結陸地通往世界重要的節點,在臺灣經濟發展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為因應國際港埠經營的競爭,今年臺灣跨出改革的第一步,成立港務公司,希望未來雙方能夠更緊密合作,以理論創新、經營創新、管理創新的港埠經營策略,再創輝煌佳績。
 
蕭丁訓董事長說,過去海大在海運領域學術研究及人才培育都有傑出的表現,對於臺灣港務發展貢獻良多,目前臺灣港務公司正值「轉大人」的階段,需要海大師生共同協助,讓港務公司能夠成長茁壯。
  
在簽約儀式當日,本校邀請蕭丁訓董事長擔任港埠經營講座,共同探討「劃時代港務公司全方位領航策略」並安排師生參訪臺灣港務公司,前往臺北港、臺中港及高雄港實地了解港埠經營的現況。

(資料來源:秘書室)

本校舉辦研討會 分享品德教育推廣與深耕經驗


由於品德教育是教育本質的基礎工程,也是兼顧知善、好善與行善的全人教育,教育部為了促進家庭與社會教育的良性循環、提升人文與道德素養,積極推動100學年度「品德教育推廣與深耕學校計畫」,並分別在北區、中區、南區辦理六場次「品德教育推廣與深耕學校計畫分區期中研討會」,期望各校藉由經驗分享及觀摩交流,促進全民對於品德教育之重視,齊為優質社會紮根奠基。

本校致力推廣品德教育,不僅榮獲教育部品德教育績優學校北1 區大專校院組第一名,同時連續二年獲得「品德教育推廣與深耕學校計畫」補助為了瞭解基隆市、宜蘭縣、花蓮縣、連江縣等四縣市各級學校品德教育辦理情形及評估實施成效,教育部委託本校舉辦北區研討會,分別邀請本市等四個縣市各級學校代表分享推廣品德教育的做法與心得,共有32所大專院校及中小學進行期中報告,63所學校參與觀摩,以協助各校規劃下一階段計畫並達成計畫目標。  
   

本校學生事務處分享100學年度「海Young有品校園、微笑友善城市」品德教育推廣與深耕學校計畫執行經驗。透過這三年的計畫,本校整合校際、政府、社區及民間等各類資源,藉由舉辦「經師人師」系列專題講座,啟發學生思辨能力,進而實踐品德核心價值。

為了讓品德教育有計畫的融入校際與社區互動,本校與鄰近各學校合作,共同舉辦「百年歲末傳愛、展望品格101」活動,鼓勵學生與社團至中小學輔導學生課業學習、藝文、閱讀、環保等品德教育活動。

深耕道德教育並非口號,需要大家一起齊心齊力來努力,因此,本校將品德教育內涵融入各領域的教學活動之中,學生事務處舉辦邁向成功之道專題講座,邀請產業界、學術界專家學者以不同角度來探討品德養成,並導正社會風氣,啟發學生思辨能力,進而實踐誠信、感恩、自律、包容、知足、助人等品德核心價值,希望大家一起邁向成功之道。講座內容分別由財團法人千代文教基金會研究部胡正文主任主講「如果誠信從此消失」、致理技術學院楊荊生教授談「惜福分享學感恩」、大同公司林佳添策略長主講「企業倫理與經營」、臺北市高中學生家長會聯合會總會長洪迪光談「海納百川『包容』乃大」,以引導學生瞭解各項品德教育核心價值並深化品德教育。


致理技術學院楊荊生教授請本校同學用惜福與感恩之心提升自已、反思自我,學習正向思考、改變心態,以邁向成功之道


為配合教育部友善校園計畫,學生事務處推動「海Young有品:蒲公英計畫」,由關愛海大的師生加入品德種子志工的行列,就像蒲公英隨風飛揚的種子,展現強韌的生命力與活力,用熱情來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就算是小小的力量,也可以改變這世界」。

由於現今社會價值觀混淆,造成許多校園霸凌事件,學務處推展微笑禮貌運動,鼓勵全校師生見面問聲好,並頒布校園禮貌守則,包括「見面要問好、臉上掛微笑」、「上課不遲到、尊師又重道」、「穿著要整齊、出門不露腳」、「輕聲勿喧鬧、腳步放輕巧」、「互敬懂禮讓、同儕相處好」、「垃圾不落地、分類要作好」、「保護智財權、守法勿侵權」、「服務兼學習、公物多珍惜」、「出言不穢語、溝通才最好」、「人人有禮貌、校園多美好」,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口說好話、心存善念、身做好事,提升校園良善風氣,培育尊重關懷的胸襟,讓親切有禮貌成為海大的校園文化。
(資料來源:學生事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