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0日 星期五

利用發酵的技術 銅藻可做為開發替代能源的一個選擇

  近日基隆外木山漂進大量的海藻,在沙灘上堆積如山,經鑑定是一種分布在日本、韓國及大陸北方海域常見的溫帶種馬尾藻:銅藻,由於在臺灣並不常見,本校水產養殖學系陳衍昌老師表示,銅藻在日本是一種食用的藻類,主要生長在溫帶的海域,在每年冬末、春天的時候會大量繁生,生長速度非常快,每天約可以長1公尺,最長可達10公尺。這次在外木山發現大量海藻可能是因為最近風浪比較大,所以漂浮在北方海域的銅藻才會被沖上岸來,並不是特別異常的現象,其實每年這個季節都會出現,除了外木山之外,在海洋大學外的海面上也有發現。陳衍昌老師在一年多前就嘗試養殖銅藻,但是由於臺灣夏天溫度太高,所以不適合全年在臺灣養殖,不過由於銅藻生長速度快,也許在冬天或春天的時候可以做短暫的養殖利用。銅藻可以固碳,富含多醣類,除了有食用的價值之外,還可以用來提煉生質酒精。目前海大已經成功利用發酵的技術,從藻類中提煉出生質酒精,可做為開發替代能源的一個選擇。


(資料來源:陳銘仁)

2012年3月29日 星期四

本校與宇泰工程顧問公司合作設立講座

  
  宇泰工程顧問有限公司為了回饋社會、嘉惠學子,與本校合作成立宇泰講座,邀請國內外科技、工程、人文、藝術、經濟等各領域的傑出學者或專家擔任講座,以培養學生宏觀視野,提昇人文與科技多面向的素養。
   

  合作備忘錄由李校長國添及宇泰公司陳吉紀董事長代表簽署,未來三年宇泰公司將捐助經費給本校以設立講座。宇泰公司一向熱心助學,積極提攜後進,民國76年公司甫成立,隔年即設立河海工程學系獎學金,鼓勵本校學生認真向學,同時公司也進用許多本校的畢業校友擔任重要職務。宇泰公司為了積極培育專業人才,依據河工系簡連貴主任的構想,設立講座,以嘉惠學子、促進產學合作,同時提昇學生競爭力、培養跨領域素養。

(資料來源:河海工程學系)

本校與越南海事大學締結姊妹校




   本校為了讓學生拓展視野,建立新思維,日前與越南海事大學締結姊妹校,並簽訂學術與教育交流備忘錄學生計畫,未來兩校將積極推動學術交流、進行交換學生制度。校長李國添及越南海事大學校長鄧文威(Dang Van Uy)代表二校簽署合作計畫,兩校相關科系的學生可以互換到對方學校上課或是進行研究計畫,為期最長可達一學年。
  
為了強化與國外大學合作交流,招募國際學生,推動校園國際化,本校積極與國際知名大學締結姊妹校,簽訂學術交流協議,希望藉由與國外知名大學更多的合作,促進學生的國際視野,強化學術交流。過去海大透過亞洲海事漁業大學論壇,與越南海事大學進行雙方的交流,經由這次正式簽署成為姊妹校。除了越南芽莊大學、越南肯特大學及越南漁業大學之外,越南海事大學成為本校在越南的第四所姊妹校,未來雙方將有更多、更緊密的合作機會。越南海事大學(Vietnam Maritime University)創立於1956年,在校學生人數約有1.6萬人,大學教學研究的領域共有19個學科,在航海領域科學、海洋工程、高能工程、海軍建築、電機及電子工程、造船、海運輸經濟、航道工程和其他海洋相關領域都有不錯的表現。而海事教育的專業設備精良,擁有RADAR/ARPA模擬器、全球海上遇險和模擬器、輪機仿真模擬器、主交換機模擬器、汽輪機實驗裝置、自動化控制模擬器、透明液壓油試驗裝置、汽車空調啓動實驗裝置、全球定位系統等。

(資料來源:研究發展處)

2012年3月26日 星期一

國際水產碩士班績效佳 榮獲國合會優等獎


100年度國際高等人力培訓外籍生獎學金計畫成效評量結果公布,在TICA國合會獎學金策略聯盟碩博士學程評比中,本校國際水產科學暨資源管理碩士班執行績效斐然、表現優異,榮獲第二名優等獎。除此之外,國際水產碩士班與水產養殖科技產業研發外國學生碩士專班(馬來西亞專班),在教育部100年度大學校院全英語學位學制班別訪視中,同時也榮獲「極力推薦」評量。



本校水產養殖學系自2003年起開設國際水產科學暨資源管理碩士班,與國合會共同合作這項外籍生獎學金計畫,接受友邦學生來臺學習水產養殖相關科學及技術,截至目前為止,已有30多人學成歸國,服務社會。本學期則11位來自中南美洲、非洲與加勒比海、太平洋沿岸各友邦的學生在校研習。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為了提升獎學金計畫的管理品質,增進學校教育與國際合作資源,同時建立獎學金計畫進退場機制,每年都會依據「國際高等教育合作策略聯盟(TICA)」合作學校簽訂的獎學金計畫合作協議書,定期辦理「國際高等人力培訓外籍生獎學金計畫」評量作業,並頒發優等奬狀表揚辦學績效的學程評量項目包含各校學程的招生作業、合約規定、課程安排、學校行政、配合措施及學生來臺相關事宜等,本校執行績效優異,每年皆屢獲佳績。



水產養殖學系透過獎學金專業研訓課程並開設全英語授課學程,協助友邦培訓水產養殖、環境永續相關專業的高等人才,以培育更多具國際視野的專業人士,並協助推動國內高等教育國際化,期待立足臺灣,放眼天下,達成教育無疆界之願景。

林政務次長聰明說明環境永續與心靈環保


教育部政務次長林聰明博士期許本校師生改變飲食習慣,一起為環境永續貢獻心力


李校長國添致詞歡迎政務次長向本校師生說明環境永續發展的重要性


本校學生希望林政務次長能再次蒞校與同學作互動式分享



 為了啟發全校師生對於地球暖化、環境保育與生命教育等相關議題的重視,本校於321邀請教育部政務次長林聰明博士以「環境永續與心靈環保」為題,為全校師生說明追求永續發展的重要性。政務次長準備了200多張投影片,讓本校師生對於地球環境惡化有更深刻的體認,同時期許大家改變飲食習慣,一起為環境永續貢獻心力。

林政務次長透過環境保護相關照片、影像及新聞片段,精彩呈現了我們所居住的美麗地球,從外太空看起來就像一顆璀璨的寶石,有藍天綠地、青山綠水、豐富的生命及多彩多姿的生物。可是,近年來的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對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造成極大的衝擊。全球暖化造成冰層融化,海平面上升,太平洋島國吐瓦魯遭海水淹沒,造成世界第一批環境難民,而北極冰蓋的面積日益縮減,造成北極熊捕食獵物變得越發困難。由於海水淹沒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地,部分地區糧食短缺,將近一半的物種可能完全滅絕,世界各地的生物因不明原因而神秘死亡。除此之外,極端氣候不僅發生的頻率變得更高,威力也變得更大,各國寒流、熱浪、豪雨、乾旱、熱帶氣旋不斷,造成冷會更冷、熱會更熱、乾會更乾、澇會更澇。沒有大雨或地震侵襲,卻造成走山災變;海洋死亡帶增加,造成珊瑚礁消失。林政務次長以「正負2」說明地球溫度若上升1,全球雨量平均將上升6%。如果北極冰融,海平面上升6公尺,臺灣將失去11%的土地,第一線面對衝擊是嘉義東石、蘭陽平原、員林、麥寮等地,接著受衝擊將是臺北市及高雄市等繁華城市。

人類活動加劇了溫室效應,對自然環境造成更大的影響,林政務次長畜牧業為例,說明環境保育的重要。畜牧業排放的溫室氣體佔全球51以上,飼養牲畜與肉品生產的每個步驟都會因排放溫室氣體而造成熱帶雨林消失、水源消耗與污染、土地沙漠化、糧食短缺、能源耗損、酸雨不斷等生態浩劫,對地球環境造成鉅大的影響。而畜牧業所需的飼料穀物用量龐大,每天有二萬五千名孩童餓死,約10億人口正在忍受飢餓和嚴重營養不良的折磨,可是,餵養牲畜的穀物卻足以供 20億人食用。如果人類改變生活與飲食習慣,減少食用肉類,甚至不吃肉類,不但可以減少牲畜與飼料的數量,立即降低有害氣體的排放量,更可以進一步減緩地球暖化的危機,也可改善世界糧荒的情形,對保護地球永續經營有多重效用。因此,林政務次長鼓勵大家蔬食救地球,素食者跟一個葷食的人相比,單單二氧化碳的差量就高達七公斤。假設全臺灣兩千三百萬的人,大家一天都吃素食,就可以減少一億六千一百萬公斤的二氧化碳,比進行其他減碳措施都來得有效。而以生理結構的角度來看,人類非常適合素食,素食的營養足以滿足人體活動所需,如果大家改變飲食習慣採用素食對身體健康絕對有好處。

林政務次長說,臺灣各縣市政府均鼓勵學校推動低碳飲食,每月或每週擇13餐為「蔬食日」。99學年度全臺各校參與率86%100年度成長至93%,全臺灣3530所學校中,有3281所學校參與,其中11縣市所轄學校全數響應,更有17所學校每週提供蔬食午餐達2次以上。日前,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會員國頒發「全球永續發展英雄獎」給林政務次長,對臺灣積極在各級學校校園推廣蔬食加以肯定,並希望將臺灣經驗推廣到全世界。
  
(資料來源:學生事務處)




 

小書僮和他的朋友們:王秀杞雕塑展



在本校圖書館展示的王秀杞雕塑展:小書僮和他的朋友們,孩童純真的笑容和模樣,使人感受到人性本善、純潔美好的一面,在表達手法上特別加強孩童天真無邪,洋溢著活潑笑容的臉部刻劃,笑容是王秀杞在創作孩童形象上一個很重要的元素,期望能以此讓觀賞者感受到充滿希望的氛圍和愉悅的心情,並深刻觸動心靈。王秀杞先生的作品,在造型上以圓潤飽滿的線條流露出濃郁的簡約樸素性格及對大地的關愛,從他秀氣的作品中感受到一股含蓄與深情,同時著重細膩精準與寫實傳神,人物的表情與肢體動作語言展現人的內在氣質與精神,讓觀賞者很容易感受到「人」的不同性格特質,達到「造化」的境界。他曾獲頒全國美展雕塑第一名、中山文藝獎,作品受臺北市立美術館、臺中國美館及高雄美術館等大型機構典藏。    (資料來源:藝文中心

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強化語文能力 中英文會考登場


本校100學年度中英文會考訂317日(星期六)上午舉行,二科考試時間均為 60分鐘,共有1300多人應試,不合格同學必須修讀基礎語文課程。由於語文能力是學生最基本的素養,英文是目前最主要的國際共通語文,在國際化的浪潮下,國內各大學也紛紛設定學生畢業門檻,而中文則是全球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同時也是大家慣用的語言。為了把關學生的素質,本校特別設置語文能力畢業門檻,讓所有畢業生都能具備中、英文基本語文能力。為了不增加學生額外的負擔,本校有別於其他大學要求學生參加校外舉辦的語文測驗,自92學年起,開始自辦英文會考,98學年以後再加考中文,包括大一新生、轉學生、復學生等,都必須參加由學校舉辦的中、英文會考,通過基本語文能力檢定才能畢業。針對會考成績優異的同學,學校將予以表揚,並頒發獎學金,而沒有過關的同學,則必須就沒通過的科目,選修0學分的「基礎英文」或「基礎中文」課程才能畢業。
海大中、英文會考考題全部採選擇題的題型,英文會考共60題,主要分為聽力測驗及閱讀測驗兩大部分,分別是看圖辨義、簡短對話、問答,及辭彙和結構、段落填空、閱讀理解等,而中文會考則有50題選擇題,主要是考語文測驗,考試內容包括形音義、文化常識、文法與修辭、文意與閱讀、應用文及成語、俗諺、外來語測驗。

(資料來源:教務處)

2012年3月9日 星期五

推廣終身學習:331 海洋樂齡大學招生


隨著臺灣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銀髮族生活愈來越受到國人重視,本校獲得教育部補助,開辦「海洋樂齡大學」,提供銀髮族「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機會,藉由多元創新的學習模式,提供終身學習的機會。隨著國內高齡人口逐年上升,通識教育中心郭展禮主任為了讓長輩們於退休後,有機會進入大學圓夢,教育部創亞洲之先,推動「樂齡大學」計畫,鼓勵大學發揮社會責任,讓銀髮族的朋友們享有更好的教學資源及更優質的學習環境,充分享受大學的氛圍,更能和年輕學子共同上課、互動,持續終身學習。
   
為了推廣終身學習331,鼓勵每人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學習30分鐘及日行一善,養成終身學習、規律運動及行善的好習慣,海洋樂齡大學共招收兩班,不限學歷,採大學學期制,每學期授課18週,每週以安排9節為原則,在週一及週五上課,課程特別融入海洋特色學程,另外針對銀髮族規劃樂齡特色課程,內容包括海洋科技、海洋知識、銀髮族養身運動健身操、健康休閒課程、手語教學及魔術創意課程、生活新知藝術、文創課程等各式各樣動靜態的課程。每週也安排代間學習與專題演講等課程,讓銀髮族的學員與20歲左右的大學生一起上課學習,可以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增進彼此的認識與了解,破除年齡的代溝。本校期望透過更多元化的課程安排,達成「歡樂在一起」、「學習在一起」、「溫馨交朋友」及「快樂過生活」等四大學習主軸,構築銀髮族的學習舞台,不僅讓長者可以進入大學殿堂學習新知識,還可以在這裡結交到一群好同學,最重要的是開啟防止老化的第一步,同時也可追尋生命的新方向與新價值,希望帶給海洋樂齡大學的學員更多的收穫。班長陳全勝暨全體學員非常感謝海大提供一流的師資與優良的教學環境。 
 (資料來源:通識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