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7日 星期二

海洋生物研究所陳義雄所長發表全球第一隻正小磨鰕虎幼魚


世界最小珊瑚礁底棲魚首度現蹤東沙島,本校海洋生物研究所陳義雄所長在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發現了全世界體型最小的珊瑚礁底棲魚種:正小磨鰕虎 (Trimmatom nanus),這不但是臺灣的新記錄種,也是該魚種在全世界分布的最北紀錄。
  
由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邵廣昭執行長與陳義雄所長所組成的共同調查研究團隊,去年7月在東沙島珊瑚礁外礁潛水調查時,約在1215公尺深的珊瑚礁體洞穴中,發現這一種非常罕見的珊瑚礁魚種。經過鑑定之後,確定是東沙海域新記錄鰕虎魚類:正小磨鰕虎。正小磨鰕虎體型嬌小,成熟的雌魚體長紀錄約為0.9公分,最大體長也不超過1公分,屬於珊瑚礁底棲性魚種,以往僅發現在西印度洋及中西太平洋一帶,這次首度在東沙外環礁發現,是該魚種在全世界分布的最北紀錄。陳所長在這次調查中還發現一種黑褐色,體長更小的鰕虎,與紅色的正小磨鰕虎長得很像,經過DNA的比對之後,發現牠就是正小磨鰕虎的幼魚,這也是全世界第一次的發現,唯一的標本就存放在海洋大學。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位於南海北邊,距離高雄約444公里,是我國第一座海洋國家公園,環礁周邊海域具有豐富且多樣的棲地,自1995年迄今,已發現並記錄了679種魚類,其中鰕虎科有78種。隨著正小磨鰕虎此新紀錄種的發現,也顯示東沙島海域仍蘊藏相當豐富且重要的魚類生物多樣性。近年來全球氣候變遷,受到海水暖化及颱風影響,無論珊瑚礁死亡或是底質擾動,都會直接衝擊東沙環礁國家公園之海底生物棲地,小型底棲性魚類對海底底質之依附性較高,其物種多樣性的變動情形不但直接受到棲地完整性之影響,更可作為海域生態經營管理之依據。

(資料來源:陳義雄教授、陳銘仁)

2012年2月6日 星期一

國際學生傳統文化的體驗之旅



李校長國添(中)及師長們祝賀國際學生新的一年一切順利



來自於巴拿馬就讀於商船系的安可麗很高興能收到李校長的紅包


本校水產養殖學系、國際學生事務組及住宿輔導組於農曆春節前夕,盛大舉辦僑外生師生春節團圓餐敘,計有校長、林副校長、張副校長、王學務長、沈國際長、外國學生指導老師、僑外生輔導老師、僑外生等約80名師生熱情參與,氣氛歡樂溫馨,讓負笈異鄉的僑外生於感受佳節溫暖的同時,也聯繫師生之間情誼,體驗我國傳統之年俗與文化。

校長於致詞時對僑外生在校生活、學業等各方面傑出表現表示嘉勉,期許同學珍惜難得的海外求學機會,自我充實,規劃生涯。餐敘進行中校長並逐桌與同學握手寒暄,另精心準備印有「新年快樂」中英文譯文紅包,逐一發給僑外生並合影留念,預祝大家龍年行大運,並於會中舉辦抽獎活動;副校長、王學務長及沈國際長親切關懷同學,與同學相談甚歡,在場的僑外生紛紛表示雖然不能回家過年,但是還是很開心能在臺灣感受不同於以往的年節氣氛,接受不同文化的洗禮,也感謝學校照顧僑外生之用心,餐敘最後在歡樂合影及彼此互道恭喜聲中劃下句點。









沈國際長士新(中立)帶領參與此次國際學生文化之旅





增進國際學生對本國風俗民情之認識,讓來自異國的國際學生更深入了解臺灣的文化,國際處國際學生事務組與水產養殖學系日前為本校國際學生在苗栗舉辦文化之旅活動,期望有機會能推展臺灣的文化,讓國際學生更加認識臺灣。國際事務處沈國際長士新帶領國際學生及大陸學生共同參與,由運輸系左杰同學及航管所廖秀慧同學一路上解說了苗栗的傳統藝術文化與古蹟文物的由來及歷史,並參觀草莓園、木雕館、勝興車站及龍騰斷橋等等地方特色,讓國際學生對許多臺灣文化及地理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也讓國際學生對中國文化留下了深刻印象。

(資料來源:國際學生事務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