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海大經典夜

本校經過多年努力,目前已發展成為深具海洋特色的綜合型大學,今年更榮獲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評選為世界大學前400大,此一殊榮足見臺灣的海洋教育在國際舞臺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慶祝此一喜訊,本校特舉辦海大經典夜活動,邀請臺北市高中校長、家長會長協會及企業界人士蒞校與本校師生共襄盛舉。本活動結合海洋知性之旅、藝術音樂欣賞、科技經典講座,打造一場富含教育意義及藝術氣息的海洋體驗年度盛會。
    
活動內容包括音樂藝術饗宴、科技經典講座,邀請臺北藝術大學卓甫見教授、麥韻篁教授與華碩電腦曾鏘聲副董事長分別表演鋼琴演奏、小提琴演奏與演講。
   
臺灣四面環海,海洋生態與環境的認識、海洋資源與科技的應用是目前海洋知識教育極為重要的課題。本校秉持推動海洋教育的使命,積極落實海洋相關人文與科技的教學與研究。日前,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公布20112012年世界大學排行榜調查報告,臺灣共有8所大學入榜,本校首度進入400大之內,排名在351400名之間。李校長國添表示,目前對於大學排名的方式越來越多,各項評分指標也不盡相同,這次能夠進入世界大學前400大,是對於全體教職員生長期努力的一種肯定與鼓勵,海大仍將秉持著一貫認真辦學的態度,朝自訂的目標持續努力。未來海大將加強國際研究,延攬優秀的國際學者,強化與頂尖學術單位及學者專家合作,發表更多高品質的論文報告,同時招募更多國際學生,培育優秀學生,提高國際學術的能見度與影響力。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2004年起,每年公布世界大學排名,早年與QS合作進行世界大學排行榜調查,去年起負責調查的TSL公司與國際大型資料庫公司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合作,改變計分的方式,採計5大類別13項指標,包括教學-學習環境(30%)、研究-發表數量、引用情形和學術聲望(30%)、文獻-學術影響力(30%)、產學收入-創新(2.5%)、國際化-國際師生人數、發表的論文數量、研究資金(7.5%)等,計分方式相當複雜。
 
近年來本校在教學、研究及服務等各方面表現獲得肯定,自94年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開辦以來,連續七年獲選補助;五年五百億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計畫也是重點補助學校之一;另外,在產學服務方面也連續三年獲得教育部大專校院發展區域產學連結績效計畫獎助。
(資料來源:教務處教學中心)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FLUCOME 2011國際學術研討會首度在臺舉行





   由於流體科學與工程相關領域對於現代工業發展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了促進國際學術交流,1985年在日本東京召開第一次國際流體控制、測量及可視化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luid Control, Measurement and Visualization, FLUCOME),隨後陸續在歐洲、北美及亞洲等地舉行。今年首度移師臺灣,本校1259日舉辦第11FLUCOME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來自美、日等16個國家近兩百位學者專家與會,發表150篇論文,期望藉由舉辦國際大型研討會提升臺灣在相關領域國際能見度,並加強國際合作及學術交流。

工學院陳建宏院長說際流體控制、測量及可視化研討會,不僅可以為全世界流體科技的專家學者創造一個論壇,同時也提供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研究人員及工程師等一個訊息與技術的交流平臺,從微觀尺度的生物流體力學工程、小規模的機器流體,到大規模的土木與環境流體、地球物理、氣象和全球規模的流體等等,或是從大的尺度到奈微米尺度的最新流量控制,涵蓋範圍相當廣泛。

本屆研討會針對工程、物理、生物科學、生物技術、海洋學和氣象學等相關議題,分為流體控制(Fluid Control)、流體量測(Fluid Measure-ment)以及流體可視化 (Fluid Visualization)等三個主題進行研討,探討空氣動力學、噴氣流、微機電系統控制、在微設備的流量、液壓結構、沿海和近海結構、優化流量控制、環境的污染控制、風工程、燃燒、多相流、PIV和成像、湍流、環境流、熱和傳質、可壓縮流、遙感、聲學和電磁流量、可再生能源和測試、兩相流、二氧化碳波浪和風暴潮、環境的流體流動、生物流、流刻畫、地球物理流、氣象流、河口和沿海水域、科學藝術的可視化、流體:結構的相互作用、顆粒流等相關問題。其中有三場大會演講,講員分別是香港理工大學 Wei Shyy 教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seph Katz 教授、以及日本東京理工學院Toshiharu Kagawa 教授,將分別從計算、實驗、應用等觀點發表精彩演說。大會也安排六場邀請演講,分別邀請英國、中國、臺灣、日本、俄羅斯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園的教授擔綱學術演講。研討會前三天在海洋大學舉行,8日前往位於高雄的臺灣造船公司進行參訪交流,9日在墾丁國家公園完成最後一天的議程。此外,本屆研討會為表彰美國陳景仁教授榮退,安排了三個紀念榮退場次,陳教授出身臺灣,不僅是本研討會的創始人之一,同時也是世界知名的流體力學專家。
 
這一場國際學術交流,不僅達到善盡國際學術社團的交流責任,加強我國在流體科技特色需求之研發,並與世界接軌,同時也讓我國學者專家與新一代青年學生有機會更多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流體科技學者與專家,建立友誼,共同創造教育空間,讓更多工程類組與科學相關系所的學生加深了解流體科技的內涵與發展前景,以及流體科技與產業之間的重要關係。
 
(資料來源:工學院)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泰國水患重創姊妹校亞洲理工大學 海大急伸援手


持續為患數月的泰國洪災,造成嚴重災情,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姊妹校泰國亞洲理工大學(AIT)校區慘遭洪水淹沒,日前該校校長Said Irandoust來信表達急需國際友校的協助,海大隨即發起協助計畫,希望幫助該校學生完成學業。

 海洋大學表示,1130接獲泰國姊妹校亞洲理工大學(As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校長來信,表示該校受到水災重創,平均淹水高達2公尺,全校師生已經全數撤離,重建至少需要一至二個學期,希望國際友校伸出援手,期待海大教授們可以協助他們的研究生,提供該校研究生來臺研究,並與對方教授共同指導研究生,讓他們能夠繼續完成學業。

 海大國際事務處表示,亞洲理工大學目前提出有意願來臺完成學業的碩、博士班學生共有118人,分別來自不同領域,目前海大已經這些有需要幫助的學生名單向全校各系所老師徵詢,希望除了可以協助指導學生之外,也可以資助該校學生的來回機票、住宿或其他生活的協助等。

 亞洲理工大學是一所國際知名的學府,成立於1967年,位於曼谷北部,原來是東南亞公約組織下的學術機構,主要在培養亞洲經濟發展所需科技及管理人材,甚受國際重視,設有高等科技學院、土木工程學院、環境資源及發展學院及管理學院。2008年與海洋大學締結姊妹校,兩校除了積極進行各項學術交流,並推動交換學生、雙聯學制學位及實質學術合作外,更進一步共推五年一貫學、碩士聯合學程,申請修讀的學生,可以取得海洋大學及亞洲理工學院碩士學位。

(文/陳銘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