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2日 星期二

海Young有品 深耕品德


單國璽樞機主教以「以品格迎向未來:談愛與誠信」為題,期望學生能更絢爛地發揮、發揚生命的光和熱能


林副學務長鎮洲(右2)日前與基隆市議會共同主持「基隆市道德教育深耕與國際藝術文化之旅啟動記者會」,持續推動各項活動,深耕品德教育

本校榮獲教育部98年度品德教育績優學校北1 區大專校院組第一名,今年又獲教育部補助辦理「品德教育推廣與深耕學校計畫」。學生事務處「海Young有品校園、微笑友善城市」為主題,舉辦「公車海報設計競賽活動」、「徵心宣言佳句創作活動」及一系列專題講座等活動,以深耕品德教育、導正社會風氣。

公車海報設計競賽是本校與基隆市各級公私立學校合作的活動,並請教育處轉知各校學生踴躍參與,讓學生將品德教育的意涵,融入海報的設計理念之內,作品主題分為:孝親敬師、誠信廉潔、禮讓助人、珍愛地球、禁菸反毒、健康促進、守法自律、關懷生命、感恩知足、服務奉獻等各項核心議題。同時,學生事務處也與基隆市公車處合作,於公車車廂內部張貼優秀海報作品。由於公車是學生的主要交通工具,這項競賽可以藉由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大眾運輸工具來辦理,透過生活化的方式,深耕品德教育,使品德教育邁向社區化,讓大家都可以感受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除了海報設計競賽之外,學生事務處也邀請本市各級公私立學校學生踴躍參加「徵心宣言佳句創作活動」,鼓勵心存善念、口說好話、身做好事。學生作品將會集結成冊,出版發行「徵心宣言手札」,也會與基隆市公車處合作推展「每車一句、好話相傳」佳句分享,以推展品德教育。

深耕道德教育並非口號,需要大家一起齊心齊力來努力,因此,本校陸續推出一系列專題講座。本校日前邀請陳彥玲副教授演講「二十一世紀的精神健康之道:身體與心靈之對話,解開工作、家庭的壓力困擾」,同時也舉辦了一場「了解孩子的情緒與人際發展:有效防治霸凌問題」文化知音講座,420511將分別邀請清華大學李家同教授與教育部聰明政務次長蒞校演講,以「打開希望的窗」、「品德『心』生活」為題,與全校學生交流與分享師長的人生經驗,培育現代優質公民。

為了讓學生體認生命的的意義與責任,本校特別邀請單國璽樞機主教以「以品格迎向未來:談愛與誠信」為題,期望學生能更絢爛地發揮、發揚生命的光和熱能。單國璽樞機主教說,人生的色彩與真諦,是由無私的大愛所織成。「每個人都想知道如何快樂?自由?滿足?」這是多年來,所有人的困惑與追求。現代人的物質豐盛,但精神和心靈卻特別感到空虛,「我們是一邊富足、一邊不滿足。」因此,樞機主教為大家講述他一路走來的信仰軌跡,勉勵大家「最幸福的日子就是在愛裡生活,幫助別人是不自私的愛,就會讓人感到快樂、自在,不受名利的綑綁與束縛。」人生真正值得追求的事物其實並不多,但是,追求的對象如果弄錯了,人生就會感到空虛、痛苦。他以社會關懷為人生責任,一生致力於世界和平及族群和諧,並將個人病痛轉化為祝福別人、鼓勵人心的力量,以積極樂天的人生觀獲得第五屆總統文化獎「和平獎」、第八屆國家公益獎的肯定。

為了推動、落實臺灣社會的道德教育與藝術文化,本校特補助師生觀賞神韻藝術團巡演,由於該團的演出內容中西合璧,融合中華傳統藝術文化,並表彰忠孝節義精神,對於道德提昇極具正向啟發教育意義,並可以提昇社會風氣、增進藝術人文素養、創造善念與希望的新文化。

(資料來源:學生事務處)

品德教育推廣與深耕學校計畫北區期中研討會-校長致詞



首先感謝教育部擇定本校為本年度品德教育推廣與深耕學校計畫北區期中研討會承辦學校,同時也歡迎基隆市、宜蘭縣、花蓮縣、連江縣各級學校校長及代表蒞臨本校,參與本項品德教育盛會。

本校推動品德教育,向來秉持大學資源與社區共享以及品德內涵從小札根之原則,長期與基隆地區機關、學校合作,整體帶動社區及中小學品德教育之發展,本校於98年度榮獲「品德教育績優學校」,復於99年度獲教育部「品德教育推廣與深耕學校計畫」補助。

本校在992學期,整合校內外資源,透過跨機關「首長會議」機制,與基隆市政府、基隆市議會、鄰近各級學校合作推展並深耕品德教育,期望將品德教育由學校擴展至社區,共同打造「海Young有品校園、微笑友善城市」。

由於現今社會價值觀紛擾與校園霸凌事件頻傳,「道德、倫理、價值觀之重整」實為首要教育工作,而品德教育更須從小札根,相信這也是教育部規劃「品德教育推廣與深耕學校計畫」之立意與宗旨。

希望藉由今日報告學校的期中執行成果分享,敦促更多學校關注品德教育基礎建設工程,鼓勵各級學校教師將品德教育內涵融入各領域教學活動,藉以引導學生瞭解各項品德教育核心價值並深化品德教育。

(文/校長室)

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本校「水透析」研究團隊 勇奪產品設計創業競賽冠軍


本校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龔格志同學(右2)擔任組長,並與曹祐銓(左1)、顏名辰(左2)、許志豪(左3)、范揚明(右3)等同學共同組成「水透析」研究團隊,在吳志偉老師的指導下,勇奪設計創業競賽第一名



本校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龔格志、范揚明、顏名辰、許志豪、曹祐銓翁婉婷等六位同學,在吳志偉老師的指導下,以「移動式遠端水質檢測系統」研發為題,在美商國家儀器公司「第二屆圖形化系統設計應用競賽:產品設計創業競賽」總決賽中,勇奪冠軍並獲得十萬元獎金及團隊赴中國上海參訪的機票
 
    總公司位於美國德州奧斯汀的美商國家儀器公司 (National Instruments, NI)一向注重工程教育的培育,並連續12 (2000年到 2011) 榮獲美國《財富》(FORTUNE)雜誌評選為百大最佳工作環境公司,2006年更獲得《美國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評為全美前五十名最適新鮮人投入並發展職涯公司,全球擁有5千多名員工,並在40多個國家設立分公司。今年該公司主辦第二屆「產品設計創業競賽」,以「微嵌入式控制器設計綠色工程相關模組」為主題,本校「水透析」研究團隊,歷經初賽、模組開發、複賽、決賽等過程,擊敗成功大學、中央大學、元智大學等團隊,最後奪得第一名的殊榮。
  
本校「水透析」研究團隊將與人類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水」做為議題,因為「水」是日常生活及各項產業都不可或缺的必要元素。尤其是人口與產業趨密集化的現代,精確的水質檢測及監控成為極為迫切且深具商機的課題。「移動式遠端水質檢測系統」主要是將實驗室晶片(Lab-on-a-chip, LOC)技術應用於水中離子濃度檢測,藉由奈微米元件的設計與製作,整合微流道、微氣泡清除器、光學偵測、化學分析、封裝等技術,製作出水質檢測晶片,並與其他相關元件整合為微型化水質檢測系統,以達到分析快速、高精確度、無污染、試劑用量少的優點。未來只需將任何天然水(淡水、海水、養殖池水、飲用水等)的檢測樣品置於注入管內,經由幫浦與微流道系統,待測樣本與反應試劑混合顯色後即可依通過微氣泡清除器,最後於檢測區內藉由安排不同波長的光路徑,量測入射光強度之衰減以達到水質檢測的目的,進而提供具有高靈敏度與偵測極限的檢測模組給予一般家庭、環保稽查人員、海洋生態學者、專業養殖人員。
(資料來源: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吳志偉老師

2011年3月9日 星期三

本校赴泰國參與2011臺灣高等教育展


教育部吳清基部長()與本校林三賢副校長()、國際事務處沈士新處長()在泰國參與2011臺灣高等教育展





本校工作人員於教育展場向泰國學生簡介說明

 為拓展本校國際學術交流,行銷海大優質國際學程以吸引優秀國際學生來臺留學,本校於201121116日赴泰國參加2011臺泰高等教育論壇暨教育展。此行由教育部吳清基部長率46所臺灣各大學共146人參與論壇與展覽,本校由副校長林三賢教授帶隊,率同國際事務處處長沈士新教授與職員李耕輔代表參與。

    首日臺泰高等教育論壇分上下午兩場。上午場探討臺泰高等教育合作計畫,內容包含雙方國際學術發展現況與未來流動方案(Mobility Projects)的執行。博士生雙聯學制與政府獎學金的議題亦成為熱烈探討的重點項目。下午則探討產學合作的機制與成效,臺灣的經驗更成為泰方教育界的學習交流重點。

首場高等教育展為期二日,於曼谷精華地區暹邏百麗宮購物商場(Siam Paragon)二樓舉行。由泰國教育部部長Chinnaworn Boonyakiat、臺灣駐泰國代表陳銘政、吳清基部長等貴賓代表致詞。當日會場約吸引800人次之參觀者,其中本校簡介影片與展場說明更吸引了泰國家長與學生駐足,絡繹不絕湧入攤位聽取院系簡介與相關申請入學流程、獎學金等資訊。

第二場教育展於清邁大學禮堂舉行,由吳清基部長、清邁副省長娜麗女士與清邁大學校長春博士共同主持開幕儀式。清邁地區大專院校、校長、教授與同學熱烈參與,約有300人次學生到場參觀,其中具工程與生命科學專業背景的同學,對本校抱有高度興趣與詢問率,並希望未來能有更進一步的介紹與聯繫。

本校林副校長與國際長更進一步與泰國知名學府亞洲理工學院(As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進行五年一貫學碩士聯合學程的研商。許多有意在東南亞拓展業務的歐美企業,亦常派員赴該校深造。會中敲定亞洲理工學院校長將於今年3月拜訪本校詳談後續簽約事宜。未來本校學生將能申請該校的雙聯學制學位(海大、亞洲理工學院碩士學位)與五年一貫(海大學士學位、亞洲理工學院碩士學位)學程,提升本校學生成為國際化與專業化的人才。展覽期間亦與姐妹校泰國農業大學(Kasetsart University)實質拓展外籍學生交換計畫。與泰方確定一名博士生將於今年6月至本校食品科學學系進行學術研究。未來預期將擴大舉辦雙邊碩博生交換研究計畫。

(圖文/國際事務處國際合作組)



本校鈦合金研究團隊參訪中國鋼鐵公司 增進產學合作


本校材料工程研究所蔡履文所長介紹鈦屬研究團隊能,本校目前已進的運動器材與生醫應用等鈦合相關研究


陳玉松副總經理為本校簡報中鋼的研究創新理念、鋼鐵域研發方略與歷年委外研究概況


李校長國添為促進學術與產業間交流合作,增進本校與中國鋼鐵公司合作關係,特地於日前率領鈦合金研究團隊:材料工程研究所蔡履文所長、李丕耀教授、開物教授、梁元彰助理教授、黃榮潭助理教授、陳永逸助理教授與生命科學系許富銀副教授、輪機工程學系張宏宜副教授、應用地球科學研究所陳惠芬助理教授一行共10位前往高雄中國鋼鐵公司進行參訪交流活動。

中國鋼鐵公司創立於1978224,是臺灣首創以鋼結構為專業的公司,平均每個月生產各種鋼構產品15,000公噸,增產時可達月產20,000公噸。產品包括各式組合型鋼、高樓建築鋼構、廠房鋼構、橋樑鋼構、機械結構體及石化管槽、管架支撐等,產品遍銷國內外。中鋼公司目前正積極發展足以讓價值倍增的各種新產品與技術,並著重於綠色能源、生態環保及醫療照顧等新興產業。節能環保生產為中鋼公司中程目標之一,目前已與學界合作利用藻類吸收生產過程中所排放之二氧化碳,降低二氧化碳釋放量。中國鋼鐵公司於民國99年共進行88件委外研究案,委外經費達7,831萬,佔其研發經費之百分之六。
   
    本校長期在海洋相關工程域投入研究發展,在域的學術研究,成績斐然。因此,本校以鈦合相關域提出合作計畫,除考於鈦合之經濟附加價值較高,亦期望藉此次拜訪能搭起橋樑而建立聯繫,將海洋科技相關為未雙方發展的方向。此次參訪活動中,鈦合金研發技術成為雙方共同討論的主軸,「鈦」金屬的材質既輕且硬,抗高溫,是宇宙航太科學、海洋科學及核能發電等尖端科技不可缺少的金屬材料。如何克服鈦合金各種加工技術及將其廣泛應用於人類生活當中,已成為中國鋼鐵公司目前發展之目標。中國鋼鐵公司以追求成長,持續價值創新,成為值得信賴的全球卓越鋼鐵企業為願景,以提高集團鋼鐵產能,提昇產品品質為主軸,未來在鈦合金開發技術上將會有所需求。本校擁有鈦合金研究團隊,長期在相關工程領域積極投入研發,在鈦合金研發技術方面可符合中國鋼鐵公司未來需求,達到將學術成果轉換為產學價值之目標
    
    此次交流參訪活動,除了利用簡報方式讓雙方了解彼此可互相合作的領域,更透過實際座談討論,未來本校將邀請中鋼專業人士蒞臨並舉辦演講、分享經驗,讓雙方合作落實產學合作,共創雙贏局面。

(資料來源:研究發展處學術發展組)

2011年3月2日 星期三

建國百年 新春團拜 勇於改革 勇於創新


 本校於29上午舉行民國100年新春團拜活動,李校長國添與全校教職同仁互相拜年之外,同時也感謝全體同仁這一年來為海大付出心力。校長說,今年恰逢建國百年好彩頭,新春上班第一天,各單位師長、工作人員齊聚一堂,互道恭喜,也期盼全體教職員工生皆能以一百分的努力,勇於改革、勇於創新、勇於求速,將海大建設成為活力充沛的海大、學術重鎮的海大、人文藝術的海大、社會關懷的海大、國際接軌的海大。


   當日除了舉行新春團拜暨摸彩聯誼活動之外,同時也表揚99年度第三、四季增進社會服務獎勵得獎老師,計有海運暨管理學院商船學系:田文國副教授;生命科學院食品科學系:蔡敏郎副教授、水產養殖學系:郭金泉教授與海洋生物研究所:程一駿教授;電機資訊學院資訊工程學系:君偉教授;人文社會科學院教育研究所:吳靖教授與通識中心:郭展禮教授,共計七位。

(圖文/學術服務組)